活動類型:線下線上相結合
?案例背景:近年,國家提出要“大力發展職業教育”,這一政策為新時期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,同時也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因此,教師教科研的水平提升顯得尤為重要。在此契機之下,張曉晨先鋒黨員工作室聯合葉海鶴、葉會樂名師工作室舉行“課程重構課題研究”的教科研研討活動。
案例過程:2022年5月18日,浙江省張曉晨名師工作室與葉海鶴、葉會樂名師工作室“三室”聯動暨教科研研討活動在溫州華僑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如期舉行。
首先,葉海鶴老師作了《指向核心素養的中職課程重構的思考》的專題講座。葉海鶴老師從幾個概念、課程重構和幾個規律三方面進行分享。
她指出我們應明確幾個概念:1.課程?!罢n程即學程?!闭n程是學生知識構建的過程;2.核心素養。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能力,并引用哲學家羅素的話解釋為何塑造品格和能力;3.核心素養與職業素養的關系;4.課程與培養目標的關系。課程在學校教育中處于核心地位,教育的目標、價值主要通過課程來體現和實施;5.課程標準與教材的關系。課程標準是指導性文件,教材是課程標準的進一步展開和具體化。并且,在課程體系重構上我們有學科融合、專業間融合、軟件與理論學科的融合、思政與學科的融合等。最后,應遵循教育規律、產業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,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,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。
接著,葉會樂老師以《以項目為視角的科研立項機會發現》為題作專題講座。結合自身的教科研經驗,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,即要瞄準方向、規劃先行。
“扎根課堂,抓變革”。葉會樂老師點出利用校本研修,可以傾聽不同聲音,進行教法研究,能構建學生喜歡的課堂;“苦中作樂,抓機遇”。葉老師指導我們應關注網站,分析文件,與最前沿消息同頻共振;同時,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和敢挑戰的人;“另辟蹊徑,解難題”。教研的目的在于真正解決真實教學中產生的困惑,和學校發展中存在的問題,將這些問題和困惑作為切入點;“加強學習,勤思考”。葉老師在學校推行勞動教育,構建“勞動六藝”課程,利用勞育帶動“五育并舉”;最后需“抱團教研,聚智慧”。專業成長離不開優秀導師的引領。在內化和吸收導師的成功經驗下,最終形成自我經驗,快速成長成合格的教師。
最后,張曉晨老師從課題入手為大家帶來《課題的研究》專題講座。張老師將課題研究定義為做真實的研究,并概括出其中蘊含的三點,即真問題、真實踐、真表達。
“做課題要貼地行走”,張老師以《指向核心素養的初中語文學本課堂探索》的打磨為案例,從標題的修改、框架的搭建、細部的打磨等進行介紹。第一步的開題論證是整個研究工作的藍圖,是對課題如何進行研究的具體化構思,應從名稱、理論依據、研究內容、研究步驟、研究成果的形式等方面著重撰寫。第二步是開題的程序,從課題開題如何論證。到論證內容是否合理進行展開介紹。第三步的中期報告中,張老師介紹了中期報告的結構和功能以及中期報告如何撰寫。在第四步結題報告的撰寫中,提出了課題結題所需的材料、結題申請一般程序和結題報告撰寫的要求。并且,張曉晨老師總結了提高科研水平的方法:多看、多查、多寫、多問。
經過此次研討活動,工作室的成員們都收獲滿滿,真正體會到了“教研,永遠行走在路上”的真諦,相信努力教科研能成就你我的精彩,引領全新的發展!
?
案例反思:
1.?名師分享,點亮思想
本次活動中,三位特級教師分享了自己從教多年的成長經歷,引導教師們積極轉換教育科研的觀念,鼓勵教師們積極參與教科研工作。三位特級教師毫無保留地把個人研究成果作為實例呈現給學員們,點燃了學員們對教科研的熱情,也點亮了對教科研的思想。
2.?專家引領,助力成長
三個講座各具特色,既有理論高度,又有時間指導意義,既標定了核心素養方向上的課程重構,也規劃了課題立項的重重步驟。特級教師們深入淺出的講解與指導,讓學員們都受益匪淺。
3.?總結反思,樹立方向
此次研討活動,既是一次提升,更是一次引領。不僅打開了學員們科研方面的大門,打破了學員們心中的科研圍城,更是鑒定了學員們進行教科研的信心,樹立了今后教科研努力的方向,學會用科研的眼光看問題、思考問題、解決問題。